患上甲流比新冠还难受?专家建议:对症备药近期,流感来势汹汹,频繁登上热搜,中招人数也逐渐增多。根据我市流感监测数据分析,近期江门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处于高位。我市部分中小学、托幼机构也报告了流感聚集性疫情。
目前我市流感主要以A型(H1N1)pdm09为主,A(H3)亚型流行病毒共同流行,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监测情况一致。流感活动水平在2月底开始升高,3月上升趋势明显,目前整体仍处于高位。
专家认为,天气是导致病毒传播的一大因素。目前广东多地出现“回南天”,早晚温差大、空气湿度大,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有利环境。
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和发热门诊主任李淑华介绍,近3年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都未在我国广泛流行,导致人群对该病毒的预存免疫力有所降低。值得留意的是,与去年夏季患者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不同,今年的患儿大多已经上了小学,甚至是初中生。
也有专家认为,随着我国本轮新冠疫情基本结束,大家逐渐放松了戴口罩,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感染的概率。
由于奥司他韦在临床上是预防与治疗流感的“特效药”,部分地方出现了市民抢药、奥司他韦供应紧张的情况。有必要囤药吗?专家认为,还应理性对待。
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剑锋表示,如果近7天内有接触流感病人或高度疑似的病人,而后出现了发热、全身酸痛、嗓子痛、咳嗽等症状,流感的概率很大,需要尽快就医。
一般来说,自行服用奥司他韦进行预防,适用于感染后容易发生重症的高风险人群,比如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等。
而对于大多数一般人群来说,奥司他韦是处方药,建议经医生评估后再使用。且其还有一定副作用,常见有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胃肠道症状,如使用后出现问题需前往医院评估,必要时调整用药。
李淑华提醒:对于小孩、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、孕妇或肥胖者而言,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。一旦出现发热后精神状态差、心率加速,尤其是孩子有惊厥、抽搐、全身发凉的情况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包括甲流在内的流感都属于自限性疾病,在发病 3-5天后发热会逐渐消退,头痛、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也会逐渐缓解。
不过,这并不是鼓励我们在中招之后硬扛:在甲流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内,使用抗流感药物可以明显减轻症状,缩短病程,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
目前,国内可用的流感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奥司他韦(包括颗粒和胶囊)、扎那米韦、帕拉米韦、阿比多尔和玛巴洛沙韦等。药物使用事项见下图:
目前,推荐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化学药(神经氨酸酶抑制剂、血凝素抑制剂)和中药方剂。
有专家指出,相较单纯抗病毒药物,中药对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具有整体调节、多靶点的特点,不仅能退热、消炎、抗病毒,而且具有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,在治疗退热、消炎、减轻上呼吸道症状方面更具优势。
甲流等流感通常起病较急,在发病 3-6 小时内会出现发热,并迅速发展为高热,可能持续 3-5 天。由于体温上升迅速,病人常感觉恶寒。
大部分甲流病人,会出现严重头痛,眉弓、太阳穴部位*为明显。而且,因为甲流病毒释放的毒素会引起大量酸性物质的产生,因此常伴有全身性肌肉酸痛、关节酸痛等表现。
大多数甲流病人发病后精神较差,感到明显的疲乏无力,甚至会头晕、整天想睡觉,影响生活和工作。
表现为胸闷、憋气、呼吸不畅,可能是病毒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,导致气体交换不足,出现轻度缺氧症状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